同一家影院同一张电影票,柜台购买高达100元,线上购买却只需一半的价格甚至更低;春节期间,线上购票网站出现了许多9.9元、19.9元等超低价的电影票。
一张小小的电影票的价格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电影票价格到底怎么确定的?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超低价的电影票?
电影票价谁来定?
一家负责制片发行的影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电影票定价流程一般由制片方制定一个最低价格,影院再在最低价格基础制定最终价格。
那么制片方制定的最低价一般是多少?一位多年从事院线业务的专家向记者表示,最低价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片子制定不同的价格,大致情况是,国产2D影片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省会以及发达的低级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最低价格分别是30元/张、25元/张、20元/张;春节大片、3D影片在此基础上分别加5元,例如春节期间在上海上映的一些3D大片,制片方制定的最低票价就是40元。这个价格已经成为行业惯例,当然也有一些时候最低价格会向上浮动,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例如冯小刚曾推动影片最低票价比行业惯例上浮5元/张。
制片方制定了最低票价,影片的最终票价还是由影院来制定。至于在最低价基础上加价多少,各家影院会根据自己的成本支出等确定。
在线电影票陷“价格战”
事实上,被攻击的高票价是各家影院的电影票挂牌价,也就是线下价格,但如果线上购买,价格会低很多,几乎被腰斩。这两年,在线购票的出现大大拉低了电影票价格,甚至有10元以内的票价出现,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在线购票有两种,一种是无法在线选座的团购购票,还有一种是在线选座购票。在线购买电影票从2012年开始渐成规模,到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爆发。
影视娱乐产业第三方研究机构艺恩咨询对于观众购票方式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消费者在影院前台现场购票偏好大概是49.7%,但是团购形式包括影院官网、专业购票网站占比也非常高,网上购票一年3~8次的人群大概占到64.45%,网络购票将成为主流的购票方式。
这些超低价电影票已经远远低于制片方制定的最低票价,背后又是谁在补贴?
一位在线票务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补贴方一般有三类,第一类是在线票务网站,他们为了抢夺市场,会拿出一些补贴。第二类是品牌合作方,诸如一些银行为推广信用卡等目的,会拿出补贴将超低价的电影票给购买信用卡的消费者。第三类是制片方自己拿出部分宣发费用给在线售票网站,以达到增加上座率,进而推动院线提高排片率的目的。
在疯狂的补贴下,影院挂牌价40~100元的电影票纷纷被打入10元以下级别。
然而,这种补贴很难持续。熟悉电影行业的人都清楚,销售一张电影票只能拿到2~5元服务费,即使此前在华东区域占据在线售票份额60%的格瓦拉,其所赚服务费用也无法覆盖售票机器、人工和运营费用,更不用说这种疯狂玩法。